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引用"川崎病疑似病例"这一概念,对实现川崎病早期用阿司匹林(ASP)及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入选的36例川崎病疑似病例早期应用ASP和IVIG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例中最后有32例确诊为川崎病,初诊时确诊5例,约占13.9%,其余为疑似病例,在平均病程6.93d开始上述治疗,比平均确诊日期(10.32d)明显提前,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传统治疗.最后诊断非川崎病的4例未因上述治疗加重或延误病情.结论:引用川崎病疑似病例这一概念,能有效实现早期应用ASP、IVIG治疗川崎病,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安全实用可行.
推荐文章
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相关因素的探讨
不典型川崎病
回顾性分析
早期诊断
川崎病早期诊断分析
川崎病
早期诊断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附72例分析
小儿
川崎病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自限性疾病
早期诊断
川畸病早期治疗探讨
川畸病
诊断
早期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崎病疑似病例早期治疗探讨
来源期刊 医学理论与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川崎病 疑似病例 早期治疗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5-65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25.9
字数 33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585.2005.06.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国标 1 3 1.0 1.0
2 廖惠珍 1 3 1.0 1.0
3 谢美云 广东嘉应学院医学院 1 3 1.0 1.0
4 张煜华 2 7 2.0 2.0
5 陈依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崎病
疑似病例
早期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理论与实践
半月刊
1001-7585
13-1122/R
大16开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路1号46号信箱
18-104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783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927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