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采用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术治疗周围和中枢神经损害或疾患造成支配的效应器官功能障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11种术式,治疗12类神经系统疾患及其并发症,包括脊髓空洞症、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伤、腰骶神经根损伤、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等所引起的手足溃疡、骨髓炎、Charcot关节病等,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在损伤及修复后的不同时间进行功能和形态学检查.结果:40处溃疡或骨髓炎中有30处愈合,有效率为75%,并且相应肌肉运动、皮肤感觉和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动物实验切断神经经过交叉吻合4周后可恢复正常的体感诱发电位,并在原神经支配区皮肤神经末梢与其胞体之间形成新的通路.结论: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术是治疗周围和中枢神经损害或疾患后效应器官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推荐文章
神经端侧吻合术后再生神经纤维来源实验研究
侧方发芽
端侧吻合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实验研究
大鼠
周围神经
再生
侧枝发芽
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靶器官功能恢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吻合口
功能恢复
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端侧神经吻合术
背根神经节
神经纤维
神经再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治疗难修复的神经疾患临床与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神经束交叉吻合 靶器官前 神经损伤 神经疾患
年,卷(期) 2005,(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3-50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3
字数 27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8478.2005.07.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新宇 武警总医院骨科 38 156 8.0 10.0
2 匡正达 武警总医院骨科 51 216 8.0 11.0
3 高春华 武警总医院骨科 40 193 8.0 11.0
4 李禾 武警总医院骨科 14 46 4.0 6.0
5 康梦奎 武警总医院骨科 3 7 1.0 2.0
6 姚建祥 武警总医院骨科 3 1 1.0 1.0
7 李振 武警总医院骨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神经束交叉吻合
靶器官前
神经损伤
神经疾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37-1247/R
大16开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24-097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21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1476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