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09/2004-12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排除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障碍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每组30例.常规药物组仅给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同时辅以功能性电刺激、经络导平针灸等综合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疗程4个月.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评价其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4个月的治疗,全部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前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运动功能评价法上肢评分相似(16.8±14.1,19.1±15.4,t=0.93~1.71,P>0.05);下肢评分相似(14.3±6.9,14.1±7.1,t=0.93~1.71,P>0.05).治疗后常规药物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23.5±16.8,19.1±15.4,t=0.54~1.28,P>0.05),下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17.4±6.1,14.1±7.1,t=0.54~1.28,P>0.05);治疗后康复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39.8±17.2,16.8±14.1,t=6.49~19.27,P<0.05),下肢评分明显提高(23.8±6.2,14.3±6.9,t=6.49~19.27,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上肢评分均值较常规药物组明显提高(39.8±17.2,23.5±16.8,t=12.66~23.24,P<0.05),下月支评分均值也明显提高(23.8±6.2,17.4±6.1,t=12.66~23.24,P<0.05).结论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干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发病4个月后评估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神经肌肉接头 运动疗法 功能恢复
年,卷(期) 2005,(17)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
页数 1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25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17.1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艳杰 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 11 87 5.0 9.0
2 周继宏 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 3 17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12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神经肌肉接头
运动疗法
功能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