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植物电位是由生物体发出的不稳定的微弱电信号,其幅值变化有时只有10~20μV[1,2],信号采集过程中,其有效信息很容易被噪声所淹没.根据植物电位的高内阻源特性,在硬件采集系统中,设计了植物信号仪器放大器,该仪器以INA114和OP27组成屏蔽驱动一级放大电路,以TLC2654和OP27构造稳零和二级放大电路;采用UFA42组成硬件陷波电路抑制信号中的50Hz工模干扰,应用小波降噪技术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以4周大的黄瓜幼苗为实验对象,试验表明,该植物电位采集系统可有效地记录植物微弱的电信号,植物动作电位的波动周期为0.01~0.02s,可监测的幅值最低可达15μV.
推荐文章
植物微弱电信号在线采集系统的设计
植物电信号
运算放大器
采集系统
小学植物栽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实践讨论
小学植物栽培校本课程
开发设计
应用实践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采集
报表定制
石油化工
便携式机器人CAD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优化设计
运动仿真
轨迹规划
程序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植物电位信号采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来源期刊 仪器仪表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植物电位信号 变异电位 动作电位 采集系统
年,卷(期) 2005,(8) 所属期刊栏目 测试系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49-125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9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4-3087.2005.08.18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成林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88 2052 28.0 41.0
2 于海业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111 1103 18.0 26.0
3 李国臣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10 145 5.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物电位信号
变异电位
动作电位
采集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仪器仪表学报
月刊
0254-3087
11-2179/TH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79号
2-36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07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467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