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中国传统医学针灸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可提高脑的抗损伤能力并加快损伤修复.目的:观察百会、大椎两穴同时给予电针刺激后大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探讨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材料:实验于2000-06/2001-09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完成.实验选取出生后7 d的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对照组20只、电针治疗组20只.自制常压缺氧舱,40 cm×50 cm×60 cm,有两个2 em×2 cm的小孔与外界相通,钠石灰吸收舱内水分和CO2.方法:①模型建立及电针刺激:假手术组不造模,模型对照组及电针治疗组建立缺氧缺血模型.造模后两组大鼠在室温中恢复1~4 h后,进行低氧处理,即置于恒温37℃的常压缺氧舱内,以1.5 L/min的速度通人8 mL/L O2,920 mL/L混合气体,2 h后将动物取出,返回母鼠身边继续哺乳喂养.电针治疗组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用一寸毫针,沿皮斜刺百会穴(顶骨正中)及大椎穴(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背部正中),两穴同时给予电针刺激,施以连续波,频率16Hz,强度10V,留针1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2 d.模型对照组动物造模后未进行任何治疗.②细胞记数:模型对照组及电针治疗组大鼠于缺氧缺血后22 d给予麻醉处死,取左侧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光镜下对各组切片的免疫阳性细胞进行记数.评估脑神经细胞功能状态,选择海马区进行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数计数,每张脑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求出阳性细胞的算术平均值.评估神经组织损伤修复作用,选择皮质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计数,方法同上.主要观察指标:新生大鼠电刺激后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①脑海马区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而电针治疗组则无明显变化[(24.46±8.24),(13.96±7.62),(25.54±5.05)个/视野,P<0.05,P>0.05];电针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②脑皮质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均明显升高[(14.14±6.11),(24.49±8.31),(31.35±9.92)个/视野,P均<0.05;(13.42±5.56),(21.93±5.12),(27.63±7.15)个/视野,P均<0.05];电针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使缺氧缺血动物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数量上升增进缺氧缺血动物的神经修复功能.
推荐文章
rhEPO 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脑缺氧缺血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凋亡
流式细胞学分析
孕酮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孕酮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脑损伤
缺氧缺血,脑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Wistar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细胞凋亡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
半胱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
脑缺氧
脑缺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刺激百会及大椎穴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电针 脑缺氧 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胆碱O-乙酰转移酶
年,卷(期) 2005,(29) 所属期刊栏目 针灸康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9-25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18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29.07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宛青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 29 175 6.0 12.0
2 曲金柱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 20 118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87)
二级引证文献  (101)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针
脑缺氧
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胆碱O-乙酰转移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