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成年人不同职业人群身体形态现状,寻找其特点和规律,以期据此制订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于2000-07采用分层整群的随机抽样方法将石家庄、沧州、承德3个城市不同性别的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农民3类职业人群的20~59岁公民5 184人作为体质监测与问卷调查对象.20~39岁为成年甲组,40~59岁为成年乙组.在调查过程中先后查阅<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体育测量与评价>等多项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本次调查.并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制订的<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规范操作,对3类职业人群样本的形态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胸围、腰围、臀围及皮褶厚度等)进行测试.通过类比推理、归纳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逻辑分析,以发现规律、找出发展趋势、提出相应对策.对所有数据用齐性检验和多重比较.结果:实际监测3个市9个县(区)选取的5184人.剔除不合格样本,4 800人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职业人群身高差异比较: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和城市体力劳动者高于农民.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25~29岁年龄段身高达到高峰值,随后逐年缓慢下降.男子40~49岁呈一平台,女子出现衰减的年龄在40~49岁.②不同职业人群体质量差异比较:城市男子非体力劳动者和城市体力劳动者>农民,成年乙组中女性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农民和城市体力劳动者.不同职业人群20~24岁时体质量最轻,女子25~34岁时体质量上升较快.城市非体力和城体力女性40~44岁以后体质量达到最大值.③不同职业人群3围差异比较:男性农民胸围、腰围、臀围<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女性城市体力劳动者>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不同职业人群3围随年龄逐渐上升,45岁以后达到相对稳定阶段,男性农民群体40~44岁之间下降较为明显.④不同职业人群皮褶厚度差异比较:城市非体力劳动者的上臂、肩胛及腹部皮褶厚度>城市体力劳动者>农民.女性腹部皮褶增幅较大.男性农民肩胛、腹部皮褶在35~49岁阶段则有下降趋势.结论:3种职业人群中农民身高平均值最低,3项围度及皮褶厚度中,城市非体力劳动者较胖,其次是城市体力劳动者和农民,表明农民整体身体形态较好.女子上臂、肩胛及腹部的皮褶厚度增长幅度明显大于男子,腹部皮褶增幅更为明显.体质量的变化在20~24岁和40~44岁两个重要阶段,应加强此期间的行为干预,使机体营养摄入与能量消耗达到平衡.
推荐文章
河北省成年人身体体能现状的抽样调查
人体测量术
成年人
职业
横断面研究
体质
河北省3~6岁幼儿身体形态现状的抽样调查
儿童,学龄前
河北
身体素质
抽样研究
怀化市成年人身体形态与身体成分的调查分析
身体形态
身体成分
成年人
分析
怀化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北省成年人身体形态现状的抽样调查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成年人 职业 横断面研究 人体测量术 体质
年,卷(期) 2005,(40) 所属期刊栏目 运动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95.2
字数 63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40.05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学满 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 10 40 3.0 6.0
2 于岚 4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成年人
职业
横断面研究
人体测量术
体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