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缰核-中缝背核下行通路对大鼠呼吸、血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实验室完成.取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两组:①电刺激缰核组(n=17):经气管插管,采用不锈钢同心圆刺激电极电刺激缰核,电极外壳直径为0.4mm,内芯直径为0.2mm,两极在生理盐水中直流电阻为40~60 kΩ.刺激强度为0.10~0.25 mA,刺激持续时间5 s.②电损毁中缝背核组(n=8):采用刺激强度为0.05 mA的直流电刺激损毁中缝背核.在损毁中缝背核前后,刺激缰核,方法同前.应用胸廓皮肤连接张力换能器及股动脉插管的方法记录大鼠刺激缰核前后的呼吸频率及动脉血压.结果:2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电刺激缰核组大鼠刺激缰核后呼吸频率较刺激前加快[146.7±47.5),(78.1±12.6)次/min,P<0.01],动脉血压较刺激前升高[(141.4±18.0),(89.5±10.5)mm Hg(1 mm Hg=0.133 kPa),P<0.001].②电损毁中缝背核组大鼠损毁中缝背核后刺激缰核,呼吸频率增加值低于损毁前[(28.5±18.9),(84.5±32.5)次/min,P<0.05],动脉血压升高值也明显低于损毁前[(24.1±14.3),(50.4±18.8)mm Hg,P<0.01].呼吸频率增加效应被阻断66.8%.升压反应被阻断53.6%.结论:缰核对大鼠呼吸运动和心血管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缰核的某些功能活动可能通过中缝背核下行通路实现,中缝背核也能介导缰核引起的呼吸和心血管效应,在呼吸和心血管活动调节中,缰核和中缝背核两者互为条件、互为依赖、相互影响.
推荐文章
中缝背核与缰核间功能联系的电生理学
缰核
中缝背核
电生理学
电刺激/方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激活中枢5-HT2A受体抑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的分泌
5-HT2A受体
中缝背核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
安培法
抑郁模型大鼠
中缝大核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交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心肌梗塞
中缝大核
中间外侧核
FOS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缝背核介导缰核对大鼠呼吸和行为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缰核 中缝核 呼吸 血压 电刺激
年,卷(期) 2005,(47)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32
字数 57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47.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华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61 272 8.0 14.0
2 黄民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42 187 8.0 11.0
3 于蕾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9 41 4.0 6.0
4 李华丽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3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缰核
中缝核
呼吸
血压
电刺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