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深入认识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关神经元和肌细胞变化特征,并从不同角度观察周围神经解剖与组织学变化,以期对周围神经损伤提供更多定性和量化的修复技术和评定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80-01/2002-12的文章,检索词:"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类",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 Med1984-01/1997-12的文章,检索词"peripheral nerves,neurons,nerve growthfactor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择与周围神经解剖、组织学研究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关神经元和肌细胞的研究相关的文章.纳入条件:①基础研究.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③前后对照临床研究.④观察性研究.排除类似、内容重复的文献.资料提炼:查阅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文章及相关引文全文,共收集31篇,其中17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4篇为非本文综述范围文献.资料综合:①解剖学研究: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的近段切取少部分神经束可能对该神经的神经支配不产生或者产生较小的影响;神经干上可进一步游离单一神经束支便于修复较原来更重要的神经束支.②组织学研究:通过对感觉神经纤维非特异性胆碱脂酶染色的研究证实,无髓神经纤维中非特异性胆碱脂酶活性可保持到神经损伤后30 d;对隔神经,副神经,颈丛神经,第4和第6肋间神经进行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分别为103.85,78.80,68.48,76.37μm2.③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关神经元和肌细胞的研究:将腺病毒-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载体注射入受损的视网膜后,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是对照组的4.5倍;将腺病毒-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载体注射入鼠损伤后的面肌内,1周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发现相应神经核团内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达41.9%,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已从神经纤维局部扩大到神经元,神经纤维和效应器3个方面,神经损伤后修复中应全面权衡,合理选择神经修复方案,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