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亚低温能有效减少继发性脑损伤,但其对内环境稳定有无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检测亚低温物理技术并冬眠疗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生化学及血气变化的影响,并与常温治疗患者进行比较.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山西博爱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2002-06/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或脑创伤患者24例.格拉斯哥昏迷指数为3~8分,年龄限制在35~60岁.患者均知情同意.随机分为亚低温冬眠联合治疗组12例和常温治疗组12例.方法:在患者受伤10 h之内,亚低温/冬眠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1号冬眠合剂半量(氯丙嗪25 mg,哌替啶50 mg,异丙嗪25 mg),并使用冰毯将其体温降至32~34℃(直肠温度).维持该组患者体温在这一范围内5 d,随后上升至35℃维持24 h,然后撤去冰毯,让体温自然上升至正常水平.常温治疗组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38℃.对全部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进行连续监测,在入院后的第3天和第7天,检查颅内压、肌酸磷酸激酶、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小板计数和血K+、Na+离子的浓度.在第7天计算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死亡率.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颅内压、肌酸磷酸激酶活性、血小板计数、血K+浓度和血Na+浓度的下降值.②在入院后的第3天和第7天亚低温/冬眠联合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结果:2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颅内压、肌酸磷酸激酶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值:亚低温/冬眠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温治疗组[(104.09±54.90),(58.75±25.33)mm H2O,(26.95±19.22),(10.17±7.18)μ kat/L;(89.82±46.36)×109/L,(48.83±44.59)×109/L,(t=1.92~3.56,P<0.05)].②两组在平均动脉压、血K+、Na+离子下降值、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基本接近(P>0.05).③亚低温/冬眠联合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组(25.0%,66.6%,P<0.05).结论:亚低温/冬眠联合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肌酸磷酸激酶,对平均动脉压、血离子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影响,但有降低患者造血功能的风险.
推荐文章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Fas、sFasL、NSE表达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血清sFas、sFasL、NSE含量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血流
脑氧代谢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亚低温治疗作用的研究
脑外伤
亚低温
开颅术
颅内压
超氧化物歧化酶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低温物理技术并冬眠疗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液生化学及血气变化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损伤 低温 冬眠 内环境稳定
年,卷(期) 2005,(3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5-17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2
字数 25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33.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威 山西博爱医院神经外科 4 5 1.0 2.0
2 安沂华 19 355 11.0 18.0
3 刘恩重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 98 638 12.0 21.0
4 俞春江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 27 84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损伤
低温
冬眠
内环境稳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相关基金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jj.dragon.cn/q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