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控释生物材料联合移植治疗猴急性脊髓损伤过程中,对后索结构修复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雄性恒河猴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制作猴脊髓损伤模型后损伤治疗组植入3.0×106个/kg神经元样细胞与含2 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共聚体用200 μL磷酸盐缓冲液制成悬液,损伤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前和治疗后四五个月进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处死动物前3周将True Blue注射到脊髓损伤部位下界下部后索部位,制备石蜡切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脊髓后角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甘氨酸银浸镀法染色观察后索结构.结果:8只恒河猴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动物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结果:脊髓损伤后,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信号消失,治疗后四五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损伤治疗组潜伏期无明显延长.损伤治疗组波幅降低度明显低于损伤对照组[(3.78±1.32)μV,(9.85±0.84)μV,t=-11.194,P<0.01].②病理结果表明,损伤治疗组后角轻度胶质增生;损伤对照组后角神经元少见,胶质浸润.③脊髓后索神经纤维密度和积分吸光度值:损伤治疗组后索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1 338±276)个/视野,(574±168)个/视野,t=4.734,P<0.01];积分吸光度值高于损伤对照组(9 966.73±3 753.78,4 323.25±1040.92,t=2.897,P<0.05).④荧光显微镜下,损伤治疗组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对侧)存在蓝色荧光阳性细胞,损伤对照组无此现象.结论:①注射骨髓间充质神经元样细胞与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恒河猴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基本正常,波幅降低,表明其本体感觉获得了一定程度恢复,同时说明波幅的变化在判断脊髓损伤方面比潜伏期更敏感.②后角神经元明显增多,说明骨髓间充质神经元样细胞与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猕猴后索组织结构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