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采用甘氨酸银浸镀法评价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后,其对猕猴脊髓损伤后轴突的修复效果是否优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完成.①选择2004-01/2005-01中山大学邓宇斌教授课题组研究的猴脊髓石蜡标本12例作为回顾性实验分析对象,其中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组4例、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组4例、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4例.课题前期实验各组动物均建立急性重度脊髓损伤模型,并于造模后第10天给予对应细胞悬液.②各组每例石蜡标本均制备连续切片3张,片厚0.4μm,对所有切片进行一次性甘氨酸银浸镀法染色.具体步骤:切片脱蜡入水,酸性甲醛液处理10 min,蒸馏水清洗后,置于甘氨酸银溶液中,37℃作用5 min.取出切片,用滤纸吸干多余银液,入预热45℃的还原液作用1 min.用乙醇洗切片10 min,再行蒸馏水冲洗,入氯化金水溶液5 min,直到棕黄色脱去.滴入苯胺油乙醇液加强染色,冲洗.50 g/L硫代硫酸钠液处理30 s,冲洗,梯度乙醇脱水,然后在石碳酸二甲苯中浸泡2 min,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③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检测,观察各组皮质脊髓束纵切面病理改变,统计每个视野内上行性(后索)与下行性(皮质脊髓束)横切面轴突的数量及横、纵切面面积,取切片两侧各5个非重叠视野,计算平均吸光度值.结果:①各组脊髓损伤处轴突病理改变: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组皮质脊髓束纵切面部分区域存在较多连续性的轴突;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脊髓结构破坏严重,轴突大面积消失,纵切面可见崩解的轴突碎片,几乎观察不到连续性轴突;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组的变化介于两者之间.②后索与皮质脊髓束的横切面轴突数量、横切面面积、纵切面面积、平均吸光度: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组、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组后索与皮质脊髓束各项检测指标均高于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8.45~487.54,P均<0.01;F=52.66~313.99,P均<0.01).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组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组比较,前者对后索轴突的修复作用略优于后者,表现在纵切面面积显著升高(P<0.01);对皮质脊髓束的修复作用明显强于后者,轴突数量、横切面面积、纵切面面积、平均吸光度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增强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对猕猴损伤脊髓轴突的修复作用,尤其有利于运动性损伤轴突的修复,其效果优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