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进行一些以心肌细胞学为基础的检测技术,首先必需采用心肌细胞分离方法提取心肌细胞,由于使用器械的限制或分离方法的缺陷,往往提取不到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心肌细胞.采用超低温液氮保存的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分离法是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有效的方法之一.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超低温液氮保存分离法制备心肌细胞悬液的可行性.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心室肌细胞分离方法.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和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材料:实验于2001-10/2002-04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实验室及细胞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室完成.选用200~220 g SD大鼠30只;Krebs-Henseleit缓冲液(pH 7.4):NaCl 118 mmol/L,KCl 4.8 mmol/L,MgSO41.2 mmol/L, KH2PO4 1.2 mmol/L,NaHCO3 25 mmol/L,Glucose 11 mmol/L.方法:麻醉大鼠开胸后,迅速取出心脏,置于冷Krebs-Henseleit液中,洗去残存的血液,弃去大血管、心房和右心室,将左心室肌剪成两块,然后置于含600 mL/L甘油的DMEM的冻存管中,程序冷冻,即4℃30min,-20℃30 min,-80℃30 min,最后保存于-196℃的液氮中备用.分离心肌细胞时,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的左心室肌,迅速放入40℃水浴中解冻;用DMEM清洗心脏;将左心室肌剪碎成1 mm3的小块,于冷KrebsHenseleit液中吹打10 min,以分离心室肌细胞;将含心肌细胞的悬液用100目网筛过滤,8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清洗沉淀2次,800 r/min离心5 min;必要时可再次吹打左心室肌碎片以获得更多的左心室肌细胞;将沉淀轻轻加入40 g/L的Ficoll上,400r/min离心4 min,弃上清,沉淀即为高纯度的杆状的心肌细胞.主要观察指标:是否分离出高纯度的符合质量的心肌细胞.结果:采用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超低温液氮保存分离法,成功地分离出足够数量符合质量的杆状心肌细胞.结论:运用液氮冻存的大鼠心室肌来分离心室肌细胞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作为以细胞学为基础一些分子生物学甚至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研究中的一种最基本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具有无需特殊昂贵设备、简单易行、消耗低廉、耗时短、适于大样本研究.
推荐文章
藻类种质超低温保存研究概况
藻类
种质
超低温保存
冰冻保存
保存方法
存活率
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
植物种质资源
超低温保存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三尖杉悬浮细胞的超低温保存
三尖杉
悬浮细胞
超低温保存
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表达多种电压门控钠通道α亚型
心室肌细胞
电压门控钠通道
亚型
快钠电流
晚钠电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用超低温液氮保存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的分离法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室 心肌 细胞 低温保藏 细胞分离 流式细胞术
年,卷(期) 2005,(3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153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64.4
字数 231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室
心肌
细胞
低温保藏
细胞分离
流式细胞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