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生物膜防止神经粘连的作用并与静脉、己丁糖、强的松龙以及单纯缝合进行对比,探索促进神经再生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04/07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强的松龙组、静脉组及单纯缝合组,每组12只.①模型制作:采用250 g/L乌拉坦静脉麻醉,显露兔的双侧坐骨神经,并在胫骨外髁上方1 cm处切断胫神经,双侧作同样处理.在手术显微镜下,将胫神经端端吻合,并将吻合口周围肌肉作适当损伤以形成瘢痕.②分组处理:生物膜组:生物膜片包裹神经吻合口,并将两端缝合成管状,生物膜管两端各与神经外膜固定1针.己丁糖组:在吻合口周围涂抹0.5 mL己丁糖.强的松龙组:在吻合口周围注射0.5 mL强的松龙.静脉组:取一段兔颈外静脉,长约2 cm,分为两段,分别套在双侧胫神经上,两端各固定1针.单纯缝合组:直接吻合后放入肌间隙,吻合口不作特殊处理.③指标测试:于术后2,4,10和16周用肉眼观察足底溃疡及愈合情况,神经吻合口的粘连程度;取各时间段神经吻合口上下5 mm神经,光镜观察再生神经通过吻合口情况及结缔组织增生情况;取吻合口近远端各2 mm长神经,用伪彩色图像分析行轴突数目分析;对16周组,用诱发电位仪检测其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每组12只新西兰白兔均纳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单纯缝合组修复段神经2周时为瘢痕组织包裹压迫固定,4和10周时粘连加重,神经无活动度.静脉包裹组修复段神经2周时与周围界限清楚,4,10和16周时与周围粘连固定,无活动度.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及强的松龙组各时间段神经活动不受限.②组织学检查: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和强的松龙组再生纤维通过吻合口较直,神经内无明显结缔组织增生.单纯缝合组神经外膜较厚,吻合口处结缔组织增生明显,神经再生纤维通过障碍.静脉包裹组神经外膜与分界短期内基本清楚,但长期组有静脉壁坏死的表现,吻合口周围有较多结缔组织增生.③电生理检测结果:静脉组及单纯缝合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的恢复程度低于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和强的松龙组(P<0.01);诱发电位波幅恢复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④轴突图像分析结果:术后16周,单纯缝合组及静脉组与其他3组比较有髓纤维再生率明显较低(P<0.01).⑤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6周时吻合口远端单纯缝合组有髓纤维髓鞘较薄,轴突直径较细,但各组神经远端轴突及髓鞘均较成熟,可见大量再生无髓纤维.结论:术中使用生物膜、己丁糖、强的松龙处理神经吻合口,能有效地防止周围神经粘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周围神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