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湘中地区50~59岁女性农民健身锻炼与身体素质的现状.方法:于2004-07/08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湘中地区随机抽取50~54岁和55~59岁女性农民4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体质测试仪进行身体素质指标的测量,包括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立、反应时.其中坐位体前屈反映腰髋柔韧性,反映腰椎等关节的灵活性及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的伸展性.其值越大,柔韧性越好.握力反映手部及前臂肌肉力量的大小.闭眼单脚站立反映人体平衡能力.反应时是机体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反映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兴奋性和协调性.其中反应时1代表整个动作速度,反应时2代表反应速度.并将测试所获数据与全国同龄女性农民及湖南省城市体力、非体力劳动人群进行差异性比较.测试同时对测试对象进行询问访谈,内容包括有当地农民体育锻炼意识与现状等,具体包括健身锻炼的情况;对健身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对劳动和锻炼关系的认识;制约健身锻炼的因素.要求测试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结果:400人均完成体质指标监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健身锻炼现状:不能参加健身锻炼者占95.5%(382/400),而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者仅为4.5%(18/400).②对健身锻炼的认识:认为体育锻炼重要性一般者占57.8%,认为不重要的有11.2%,而认为重要者只占21%,很重要者占10%.认为劳动可替代锻炼者居第1位占78.5%,认为体育锻炼会防碍生产劳动的占20.0%,居第2位.另有18.7%的农民认为体育锻炼是城里人的事,与农民无多大关系.认为体育锻炼能提高劳动效率者占15.1%,居第4位.③制约因素:主要为农忙无时间24.3%和劳动太累18.5%,其次为用不着占16.8%,经济困难10.8%,缺少技术指导6%,无活动场地8.8%及其他原因占6.2%.④湘中地区50~54岁女性农民握力小于全国农民、而平衡能力,反应时2慢于湖南省城市体力、非城市体力人群,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湘中地区50~59岁女性农民每周参加健身锻炼的比例仅为4.5%,多认为健身锻炼可有可无,劳动可替代锻炼,制约健身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农忙无时间,劳动太累和用不着.湘中地区50~59岁女性农民身体素质整体差于全国农民及湖南城市体力、非体力人群.
推荐文章
湘中地区50~59岁女性农民400人心血管功能测定
性别因素
农村人口
人口特征
心血管生理学
健身锻炼对老年妇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体育与训练
老年人
妇女
身体素质
运动技能
欧美青少年身体素质测试
身体素质
健康
评价
阳光体育,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阳光体育
冬季长跑
趣味游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湘中地区50~59岁女性农民身体素质及健身锻炼情况调查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身体锻炼 身体素质 农村人口
年,卷(期) 2005,(36) 所属期刊栏目 运动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9.92
字数 399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身体锻炼
身体素质
农村人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