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卡迪(KD)中进一步分离纯化的10个组分KD Ⅰ-l、KD Ⅰ-1 H、KD Ⅰ-2、KDQ Ⅰ-2、KDⅡ、KDⅡ-2、KDⅡ-3,KDⅢ-1,KDⅢ-2和KDⅢ-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台盼蓝拒染法观察各组分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在l~1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用MTT法筛选出3个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组分KD、KDⅡ-3和KDⅢ-1.对以上3种组分再次细分浓度后(5、10、30、50、80、100 μg/mL)的MTT结果显示以上三种组分仍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选取了KDⅢ-1和KDⅡ-3进一步细分浓度后(1、3.75、7.5、15、30 μg/mL)的MTT结果显示KDⅢ-1和KDⅡ-3组分在7.5 μg/mL时的抑制率分别为63.94%和62.15%,且2种组分在1~30 μg/mL呈现剂量效应关系(r=0.694,P<0.05;r=0.732,P<0.05).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65 μg/mL和10.54 μg/mL.KDⅡ-3的生长曲线显示药物的各个浓度(1、3.75、7.5、15、30 μg/mL)对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以24 h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在7.5~15 μg/mL浓度范围内呈现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分离纯化的10组分对U251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KDⅡ-3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推荐文章
眼镜蛇毒组分抑制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中华眼镜蛇毒
神经胶质瘤
细胞增殖
凋亡
bFGF小分子干扰RNA诱导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RNA,小分子干扰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神经胶质瘤
细胞凋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生长的抑制作用
来源期刊 广州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眼镜蛇毒液 细胞系 肿瘤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
字数 31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1836.2006.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康荣 广州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2 15 2.0 2.0
2 孔天翰 广州医学院蛇毒研究所 58 250 8.0 12.0
3 董伟华 广州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42 410 8.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眼镜蛇毒液
细胞系
肿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9664
44-1710/R
16开
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1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0568
相关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gdsf.gdstc.gov.cn/
项目类型:研究团队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