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村民自治结构是指各治理主体在各自权力、职责范围基础上的行为模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种表现形态。内部结构是指由现有制度体系规定的村庄内部各治理主体的法律地位、相互之间关系以及各自的行为模式。但在基层国家权力的作用影响下,村民自治表现出了比制度规定的理想状态更为复杂多变的关系,各治理主体之间产生了许多冲突和矛盾(如两委关系失调和乡村关系紧张),形成了村民自治的外部结构。在村民自治的实际过程中,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交叉重合,形成了村民自治的现实结构:一方面,乡镇党委通过对村党支部的领导关系以及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地位取得了对村委会的领导权;另一方面,乡镇党委又通遍对乡镇政府的领导关系以及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指导关系实现了对村委会的实际管理。这表明,村民自治并未使得国家权力从乡村社会退出,而是继续保持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承认这一现实是提高村民自治绩效的基本前提。本文旨在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村民自治结构作一梳理分析,这对于我们清楚认识村民自治的现实,明确并理顺村民自治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的政治学分析及对策初探
太湖流域
蓝藻
绿色GDP
流域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转换
新课改新要求——培养政治学科素养
新课改
高中政治
学科素养
教学方式
政治学科思想的贫困及对策
学科思想
政治学科特点
新课程目标
策略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
政治学科
核心素养
培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村民自治结构的政治学分析
来源期刊 美中公共管理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基层国家权力 两委关系 乡村关系 村民代表会议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D63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宝成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 93 699 15.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村民自治
基层国家权力
两委关系
乡村关系
村民代表会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美中公共管理:英文版
月刊
1548-6591
武汉洪山区卓刀泉北路金桥花园C座4楼
出版文献量(篇)
12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