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陆-陆碰撞作用是导致大陆岩石圈各种地质作用发生的最重要的驱动机制,如何识别和标定陆-陆碰撞作用,特别是其四维时空演化,是地学界长期以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陆-陆碰撞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下伏地块沿陆内俯冲带的强烈下插(俯冲)和上覆地块沿陆内俯冲带的不断仰冲(逆冲扩展),在垂直俯冲带方向出现盆-山相间的构造格局和Moho的弯曲、错断.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详细论述了在仰冲(逆冲扩展)和俯冲作用过程中,盆地坳陷、山体抬升、Moho上抬和下坳等各种位移量和位移速率之间的耦合关系及盆地中心的迁移规律.说明它们有可能成为判断或标定陆-陆碰撞作用的一种标志或尺度.
推荐文章
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时代
初始碰撞
主碰撞
后碰撞
碰撞时限
印度-欧亚大陆
多造山带控制下的四川复合前陆盆地初析
四川前陆盆地
川西盆地
大巴山前陆盆地
多造山带控制
复合型前陆盆地
南秦岭构造带
广域前陆盆地
构造区带划分
早期碰撞造山过程与板块构造: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板块构造
构造热事件
超大陆
碰撞作用造山带
华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与陆-陆碰撞作用相关的盆-山构造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陆-陆碰撞作用 陆内俯冲带 盆-山构造 数值模拟 构造界面 位移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Ⅰ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4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5
字数 122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3021.2006.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孝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8 1742 22.0 36.0
2 郭宪璞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2 428 12.0 19.0
3 史金松 7 38 3.0 6.0
4 崔军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4 780 16.0 27.0
5 张晓卫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0 226 5.0 10.0
6 李朋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5 710 18.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1)
共引文献  (258)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4)
二级引证文献  (65)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陆-陆碰撞作用
陆内俯冲带
盆-山构造
数值模拟
构造界面
位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