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Cross成因地层理论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上干柴沟组上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通过关键界面的识别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将目标层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旋回和17~20个短期旋回,分析了不同级别旋回的结构、叠加样式和沉积微相特征,总结了它们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内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对储层预测的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高分辨率含煤层序分析
柴达木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
地层划分
聚煤作用
柴西北区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高频层序特征
柴西北区
碱1井
下干柴沟组上段
滨浅湖沉积微相
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上干柴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油砂山油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上干柴沟组
基准面
地层格架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第三系下干柴沟组层序地层格架
层序地层格架
下干柴沟组
下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达木盆地西部上干柴沟组上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来源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储层预测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1-438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
字数 40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79-8023.2006.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备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46 938 16.0 29.0
2 刘念周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66 2.0 2.0
4 邓荣敬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7 112 7.0 7.0
5 张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6 27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6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柴达木盆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储层预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79-8023
11-2442/N
16开
北京海淀北京大学校内
2-8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5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28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