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苹果梨果实的黑斑病为典型的潜伏侵染性病害,采后冷藏60天,表面光滑无任何症状,采后90天开始,皮孔或萼筒伸出黑灰色菌丝,进而其周围组织坏死形成黑斑.采后100天,黑斑病的发病率达28.86%.黑斑病是由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侵染引起的,链格孢在采前可经两条途径侵入苹果梨果实.一是在花朵开放时经花柱侵入,花后50天定殖于花柱的病原菌通过萼室间组织陆续进入心室,至采收时,心室中链格孢出现率可达45%;二是自果实膨大期开始侵入果皮,潜伏于皮下组织,至采收时萼端、胴部、梗端链格孢的带菌率分别为40%、24%和42.8%.
推荐文章
信阳油菜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信阳
油菜
黑斑病
综合防治
核桃黑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核桃
黑斑病
发病规律
综合防治
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发生及防治初报
沾化冬枣
果实黑斑病
侵染规律
生物防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苹果梨黑斑病的发生及侵染过程
来源期刊 植物保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苹果梨 黑斑病 侵染过程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135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
字数 35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7-7518.2006.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毕阳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95 2747 25.0 33.0
2 李永才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81 663 13.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02)
二级引证文献  (131)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苹果梨
黑斑病
侵染过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保护学报
双月刊
0577-7518
11-1983/S
16开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82-620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31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