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短时间多次给药建立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的神经毒性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MDMA 10 mg/kg,每小时一次,共4次,即总量为40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后32周采用原位杂交检测5-HT转运体(serotonintransporter,SERT)mRNA和内源性焦虑物质苯甲二氮(艹卓)绪合性抑制物(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DBI)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银染观察神经末梢变化.结果显示,短时间多次给予MDMA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MDMA组大鼠海马SERT mRNA信号表达降低(P<0.05),大脑皮层DBI mRNA的信号表达增高(P<0.05),GFAP表达显著升高(P<0.05);银染MDMA组大鼠皮层神经末梢明显减少.上述结果提示,MDMA神经毒性导致皮层和海马结构改变持续存在,进而导致脑功能的紊乱.
推荐文章
MDMA神经毒性机制--氧化应激损害的初步研究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神经毒性
维生素C
神经保护
冈田酸致培养皮层神经元毒性作用的研究
冈田酸
神经毒性
皮层神经元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杏仁核神经元自噬和凋亡改变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
杏仁核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DMA神经毒性长期效应导致皮层和海马组织结构改变
来源期刊 生理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MDMA 神经毒性 内源性焦虑物质 5-HT转运体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末梢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0
页数 7页 分类号 Q427|R338.62
字数 45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1-0874.2006.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静 四川大学基础与法医学院 353 3005 29.0 45.0
2 王雪 四川大学基础与法医学院 100 430 11.0 17.0
3 黄明生 四川大学基础与法医学院 37 214 7.0 12.0
4 李素霞 四川大学基础与法医学院 18 101 5.0 9.0
8 况伟宏 四川大学基础与法医学院 57 539 11.0 21.0
9 彭组贵 四川大学基础与法医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MDMA
神经毒性
内源性焦虑物质
5-HT转运体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末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理学报
双月刊
0371-0874
31-1352/Q
大16开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楼405室
4-157
192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7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93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