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荧光和紫外方法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和沃氟沙星四种喹诺酮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在不同温度下对荧光加强和猝灭理论公式的等价性和精细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两种理论公式尽管在求取解离常数上所得结果都可视为有效,但猝灭方程的双倒数图反而不及荧光加强方程的双倒数图与体现动态、静态猝灭机理的猝灭曲线一致.对于能量转移效率E,我们首次定义:按自由荧光体白蛋白的荧光强度F0和加入药物至荧光不再变化时的荧光强度F值计算F/F0,进而将F/F0代入E=1-F/F0计算能量转移效率E.它标示出每个体系发生能量转移的最大限度,向体系中再添加药物,已不能发生进一步的猝灭,这一新定义的引入,使得能量转移效率E这一量值有可能推广到估算白蛋白运载药物能力的最大限度.
推荐文章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
荧光猝灭法
蒽醌
论规则合理性的内含
规则
合理
内含
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铜离子的研究
量子点
铜离子
荧光猝灭
加强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的措施分析
建筑结构
设计
合理性
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变温下荧光猝灭和加强理论公式合理性的比较
来源期刊 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荧光猝灭和加强 能量转移效率 人血清白蛋白 喹诺酮类药物
年,卷(期) 2006,(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37-1445
页数 9页 分类号 O6
字数 47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7-7351.2006.1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频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子科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0 1879 25.0 37.0
2 杨曼曼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子科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 222 8.0 12.0
3 席小莉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子科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8 228 8.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71)
二级引证文献  (85)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18)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13)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4(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荧光猝灭和加强
能量转移效率
人血清白蛋白
喹诺酮类药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学报
月刊
0567-7351
31-1320/O6
大16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4-209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6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3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