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对一”证据是个动态的概念,“一对一”证据是对犯罪的某一阶段而言,而非全部犯罪过程都只存在“一对一”的证据;“一对一”证据不等同于孤证,尚有其他间接证据印证犯罪事实的存在;“一对一”证据是可以发生变化的,由“一对一”证据入手,可以查证其他证据,乃是最终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受贿犯罪中行贿人的证言和受贿人的供述、辩解是核心的“一对一”证据,而其他相关证据是非核心的“一对一”证据。虽然非核心的“一对一”证据的关联性要弱于核心的“一对一”证据,但是其作用主要是增强核心的“一对一”证据的证明力,使全部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司法人员要以客观、全面、发展的认识观看待“一对一”证据案件,意识到“一对一”证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是可以定案的,不是绝对不能定案的。同时要灵活使用“一对一”证据,以核心的“一对一”证据为基础和突破口,争取获取其他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
推荐文章
试论受贿罪
受贿罪
构成要件
罪与非罪
刑事处罚
关于新型受贿罪司法认定的思考
干股型受贿
'挂名'领薪型受贿
交易型受贿
赌博型受贿
立法建议
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
受贿罪
犯罪构成
共同犯罪
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
受贿罪
贿赂
为他人谋取利益
索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受贿罪“一对一”证据的认证问题——施惠勤受贿案
来源期刊 判例与研究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一对一” 间接证据 受贿案 受贿罪 认证 犯罪过程 犯罪事实 受贿犯罪 司法人员 受贿人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40
页数 8页 分类号 D925.2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坚 103 350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一对一”
间接证据
受贿案
受贿罪
认证
犯罪过程
犯罪事实
受贿犯罪
司法人员
受贿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判例与研究
季刊
珠海市吉大九洲大道2005号联通新时空大
出版文献量(篇)
5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