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3~2004年在季节性干旱的丘陵地区进行了麦秸还田种植水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中,麦秸的节水效果最好,但还田方式与节水效果直接相关.翻耕、水稻栽后麦秸覆盖还田,可以减少田间蒸发耗水,节水41.84%;稻谷水份生产率为1.55 kg/m3比CK高0.51 kg/m3,灌溉水的稻谷生产率比CK高1.22 kg/m3;与此同时水稻增效1860 元/hm2.免耕、水稻栽后麦秸覆盖还田的水份生产率为1.26 kg/m3,比CK高0.22 kg/m3,灌溉水的稻谷生产率比CK高0.47 kg/m3.免耕、覆盖、水稻抛栽不节水,但省工节本,增效840~1110 元/hm2.
推荐文章
季节性干旱对千烟洲人工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分利用效率
内在水分利用效率
固有水分利用效率
相对土壤含水量
干旱胁迫
黄土丘陵区优势造林树种水分来源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
黄土丘陵区
水分来源
混交林
氢、氧稳定同位素
沙棘
油松
刺槐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耗水量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季节性干旱丘区的麦秸还田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来源期刊 灌溉排水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稻 宽窄行 秸秆 覆盖 节水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3
页数 4页 分类号 S318|S512.048
字数 35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317.2006.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家国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116 1291 16.0 33.0
2 姜心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115 1058 14.0 3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54)
二级引证文献  (259)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3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1(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2(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4(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5(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6(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7(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8(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宽窄行
秸秆
覆盖
节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灌溉排水学报
月刊
1672-3317
41-1337/S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宏力大道东380号
36-6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51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