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黄土丘陵区处于季节性干旱生态脆弱地带,探明水分环境变化对区域优势造林树种水分来源的影响,对干旱区植物水分利用及其共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该地区广泛种植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沙棘(H.rhamnoide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混交林(HrPt,HrRp)及沙棘(Hr)、油松(Pt)和刺槐(Rp)纯林为对象,测定其茎秆水、土壤水和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采用IsoSource模型量化水分来源,相似性比例指数(PS)定量分析共生植物间水分利用关系。结果表明:(1)旱季,同一树种纯林和混交林间吸水层位存在差异,纯林中主要利用0-100 cm土层土壤水,其中Hr和Rp对40-100 cm的利用率为46.8%和43.8%,Pt对0-40 cm为83.9%;混交林中则更倾向于利用40-200 cm,其中HrPt(沙棘)对100-200 cm为58.8%,HrPt(油松)对40-100 cm为47.4%;HrRp(沙棘)对100-200 cm为58.2%,HrRp(刺槐)对100-200 cm为65.3%。(2)湿润季,纯林和混交林中各树种主要利用0-100 cm土层土壤水,利用率均在70%以上。(3)旱季PS指数显著大于湿润季,且HrRp的PS指数最大,表明沙棘和刺槐之间存在水源竞争现象。综上,相比HrRp,HrPt中共生植物间主要通过水分利用空间上的差异应对季节性干旱,使其组成的生态系统更好地适应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区域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及干旱适应性措施体系构建等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演变特征
宁夏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
演变
黄土丘陵区人工造林对不同土壤类型理化特性的影响
人工造林
黄绵土
红黏土
风化岩沫土
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降水变化对退耕草地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黄土丘陵
退耕草地
土壤水分
降水变化
渭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杜仲造林技术比较分析
杜仲
旱塬丘陵区
截干
造林
渭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丘陵区优势造林树种水分来源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水分来源 混交林 氢、氧稳定同位素 沙棘 油松 刺槐
年,卷(期) 2022,(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01-4112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210622165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土丘陵区
水分来源
混交林
氢、氧稳定同位素
沙棘
油松
刺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