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正电子湮没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磁性离子Fe和Co掺杂的YBCO系列样品,结果表明,小掺杂量时离子以分散形式存在,随着掺杂量增大,离子以不同的团簇形式进入晶格,并通过团簇带入氧离子.在Cu-O链区域六离子团簇出现的几率最大,团簇效应抑制了空穴载流子的产生及其向CuO2面区域的转移,弱化了载流子库的功能.然而由于它们仅间接影响了电子的配对和输运,因而对超导电性抑制较弱.另外,通过与非磁性离子掺杂效应等因素比较,显示出Fe和Co掺杂对超导电性抑制与其磁性没有直接关联.
推荐文章
Ar·CO团簇光电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Ar·CO团簇
同步辐射
光电离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团簇Co3MoS催化性质研究
团簇Co3MoS
密度泛函理论
活性
态密度
库普曼斯定理
含空洞双晶α-Fe 中 He 团簇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倾侧晶界
He团簇
单轴拉伸
应力-应变曲线
纳米空洞
氧含量对Fe掺杂YBCO体系中载流子局域化与离子团簇效应的影响
氧含量
霍尔系数
载流子局域化
离子团簇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Fe和Co离子在YBCO中团簇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低温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YBCO超导电性 数值模拟 正电子湮没 团簇效应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2
页数 6页 分类号 O51
字数 59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258.2006.01.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金仓 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93 237 8.0 11.0
2 冀勇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9 33 3.0 5.0
3 莫炯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8 9 2.0 2.0
4 李平林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7 13 2.0 3.0
5 张逸民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5 16 2.0 4.0
6 陈常青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1 2 1.0 1.0
7 刘丽华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7 96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YBCO超导电性
数值模拟
正电子湮没
团簇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低温物理学报
双月刊
1000-3258
34-1053/O4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26-13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3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2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