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上对还原条件下硫化物的生成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态条件下燃料中的硫首先生成H2S,以及少量的SO2.作者认为SO2主要是由硫酸盐的分解形成的.H2S产生速率受还原性气氛、有机硫比例以及含氧量的影响很大,还原性越强,有机硫比例越大,含氧量越低产生的H2S越多;H2S产生的速率还与煤中挥发份含量和有机硫含量有关,挥发份含量越高,有机硫含量越低,H2S产生越早;低按发份和低有机硫含量的煤在强还原性气氛下容易生成单质硫.因此,循环流化床的脱硫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去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H2S,特别对于燃烧高硫煤种.图6表2参12
推荐文章
硫酸盐还原条件下河岸渗滤过程中苯胺的转化
硫酸盐还原条件
苯胺
河岸渗滤过程
厌氧转化
储层条件下煤吸附甲烷能力预测
煤成气
储集层
甲烷
吸附势理论
吸附特性曲线
含气量
富氧/水–氧条件下准东煤熔融特性研究
准东煤
熔融特性
富氧气氛
水氧气氛
热台实验
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
工艺条件中温羰基硫水解催化转化率的影响
中温
催化荆
转化率
羰基硫
工艺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还原条件下煤中硫的转化
来源期刊 动力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循环流化床,还原气氛,硫,转化,H2S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洁净煤与环保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7-43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16
字数 26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6761.2006.03.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俊复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311 4044 33.0 47.0
2 岳光溪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195 3405 32.0 45.0
3 张建胜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83 1139 19.0 30.0
4 刘青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83 1088 18.0 27.0
5 苏小平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处 13 50 5.0 7.0
6 沈解忠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处 21 175 6.0 13.0
7 王卫良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7 2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环境工程学
循环流化床,还原气氛,硫,转化,H2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力工程学报
月刊
1674-7607
31-2041/TK
大16开
上海市闵行剑川路1115号
4-301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04
总下载数(次)
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