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分形和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了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简称催化剂)表面形态.提出一种图片处理和计算过程更加完备的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计算程序,对4种催化剂进行分析计算.探讨了分形维数、多重分形谱相关参数与催化剂表面形态及与聚合活性的对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形态的复杂程度可以用表面分形维数来表征,聚合活性高的催化剂表面形态更加复杂,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对应的分形维数值也越大.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的变化程度可以用多重分形谱来表征,聚合活性高的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的跨度和分散程度更高.提出的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计算程序为催化剂的评定与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手段.
推荐文章
用氮气吸附法研究高温变换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
高温变换催化剂
孔结构
氮气吸附法
分形维数
多重分形表面的弹塑性接触模型研究
多重分形
分形参数
弹塑性变形
界限频率
磨损率
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多重分形算法研究
流域
地貌形态
多重分形算法
无标度区间
加工表面多重分形谱权重因子的确定
多重分形谱
权重因子
奇异指数
一阶导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乙烯催化剂表面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
来源期刊 石油化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聚乙烯 催化剂 分形 多重分形 表面形态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8-443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47
字数 37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8144.2006.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日炜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 99 5.0 7.0
2 余鼎声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 99 5.0 7.0
3 薛蓉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8 1.0 1.0
4 杨世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3 11 2.0 3.0
5 刘玮健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乙烯
催化剂
分形
多重分形
表面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化工
月刊
1000-8144
11-2361/TQ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4号(北京1442信箱)
2-40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25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09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