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论述了半连续框架设计原理,提出用塑性分析方法计算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内力,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步骤,最后用两榀足尺的两层两跨的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验证了塑性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半连续框架设计可用塑性分析方法获得弯矩图,不同于连续框架设计用弹性分析方法获得弯矩图;塑性分析方法考虑了组合梁的跨中弯矩承载力、节点弯矩承载力、节点转动能力和设计需要的节点转动能力,适用于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该方法简单实用且比较准确,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推荐文章
水平荷载作用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梁框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方法
半刚性连接
组合梁框架
水平荷载
验算方法
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实用设计方法(Ⅰ)——梁柱节点设计
设计方法
半刚性连接
楼板组合效应
竖向荷载
组合框架
极限状态
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实用设计方法(Ⅱ)——梁与柱设计及算例
设计方法
半刚性连接
楼板组合效应
竖向荷载
组合框架
极限状态
不均匀沉降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附加内力分析
半刚性连接
支座不均匀沉降
钢框架
附加内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来源期刊 建筑结构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半连续设计 塑性分析方法 竖向荷载 半刚性连接 组合框架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7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398.2|TU318
字数 64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6869.2006.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国强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88 9397 51.0 73.0
2 刘清平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3 112 6.0 10.0
3 王静峰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13 179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半连续设计
塑性分析方法
竖向荷载
半刚性连接
组合框架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结构学报
月刊
1000-6869
11-1931/TU
大16开
北京三里河路9号
2-19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9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9643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