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含柯石英的苏鲁-大别榴辉岩是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产物.依据榴辉岩的总体展布方向、岩石特征、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及退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可划分为NEE向胶东高压-超高压变质带、NNE向郯庐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和SEE向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的同位素年龄值指示这3个带是主压应力方向不同、形成时期不同、发展和终止时期也各不相同的3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NEE向胶东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形成于700~900 Ma的晋宁期,终止于200 Ma左右的印支期;SEE向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形成于400~500 Ma的加里东期,终止于250 Ma左右的印支期;NNE向郯庐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初期曾经与胶东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一个带,最早形成于900 Ma左右的晋宁期,但其最重要的形成期是200 Ma左右的印支期,55 Ma左右的喜马拉雅期该带进入推覆造山阶段.胶东、大别和早期的郯庐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主压应力方向都是近SN向,印支期之后的郯庐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主压应力方向转变为近EW向.
推荐文章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脉状"榴辉岩的锆石U-Pb年龄
锆石
U-Pb年龄
"脉状"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带
大别山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的同位素限制
同位素
大别山
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
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岩锆石中的矿物包体
锆石
矿物包体
激光拉曼
阴极发光
超高压岩石
北苏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苏鲁—大别榴辉岩研究:形成于不同地质时期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来源期刊 地质找矿论丛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胶东 郯庐 大别 榴辉岩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同位素年龄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0-276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84|P542
字数 44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412.2006.04.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8 37 3.0 6.0
2 万志博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胶东
郯庐
大别
榴辉岩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同位素年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找矿论丛
季刊
1001-1412
12-1131/P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友爱东道平房4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2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0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