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在甘肃省古浪县、景泰县交界处的长岭山地区新发现了丰富的线状分布的地震地表破裂现象,表现为基岩崩塌、黄土滑坡、地震裂缝、地震土林、地震沟槽、陷落坑以及断层陡坎等,局部可见残留的破裂滑动自由面.其分布严格受长岭山北麓活动断裂控制.通过地震地表破裂带本身的特征分析、年代学分析、地表破裂带长度与震级的拟合关系以及结合区域活动断裂资料研究,认为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的产物.
推荐文章
甘肃古浪长岭山北麓断裂新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
长岭山北麓断裂
新活动特征
地震危险性
b值
古浪地震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地震断层
地裂缝
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活动构造
走滑-逆冲作用
龙门山地震带
青藏高原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与逆冲-走滑作用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活动构造
走滑-逆冲作用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岭山北麓断裂上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来源期刊 西北地震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表破裂带 长岭山北麓活动断裂 古浪8.0级地震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9-326
页数 8页 分类号 P315.2
字数 57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06.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爱国 21 148 6.0 11.0
5 杨斌 11 70 6.0 8.0
6 柳煜 12 70 5.0 8.0
7 李明永 11 106 6.0 10.0
8 刘洪春 20 177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表破裂带
长岭山北麓活动断裂
古浪8.0级地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0-0844
62-1208/P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54-28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63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