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台之间,系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自西向东发育汶川-茂汶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并将龙门山划分为3个构造地层带,分别为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变形构造地层带(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松散堆积构成). 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危险区,3条主干断裂皆具备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其中映秀-北川断裂是引发地震的最主要断层,据对彭县-灌县断裂青石坪探槽场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断裂带上最晚的一次强震发生在930±40a.B.P.左右,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这3条主干断裂的单条断裂上的强震复发间隔至少应在1000a左右,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及其内部断裂属于地震活动频度低但具有发生超强地震的潜在危险的特殊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其主要运动方式.汶川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的地震,地表破裂分布于映秀-北川断裂带和彭县-灌县断裂带上.根据近南北向的断裂(小鱼洞断层、擂鼓断层和邓家坝断层)和地表断距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位于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两个低值区分别位于中南段的白水河-茶坪一带和北段的北川黄家坝至平武石坎子一带,两个高值区分别与小鱼洞断层和擂鼓断层相关.根据保存于破裂面上的擦痕,可将该地震破裂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为逆冲作用,晚期为斜向走滑作用,其与地壳增厚构造模式和侧向挤出摸式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推论具有不吻合性.鉴于龙门山的表层运动速率与深部构造运动速率具有不一致性,初步探讨了龙门山地区的地表过程与下地壳流之间的地质动力模型,认为下地壳物质在龙门山近垂向挤出和垂向运动,从而造成导致龙门山向东的逆冲运动、龙门山构造带抬升和汶川特大地震.在此基础上,根据汶川地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震灾后重建提出了的几点建议.
推荐文章
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对比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地表破裂特征
水系侵蚀作用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与逆冲-走滑作用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活动构造
走滑-逆冲作用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地震断层
地裂缝
汶川地震(Ms 8.0)地表破裂及其同震右旋斜向逆冲作用
汶川地震(MS 8.0)
地表破裂带
同震位移
斜向逆冲
快速崛起
青藏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来源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活动构造 走滑-逆冲作用 龙门山地震带 青藏高原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汶川地震研究特别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8
页数 16页 分类号 P54
字数 179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9665.2009.01.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5)
共引文献  (343)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8)
同被引文献  (523)
二级引证文献  (107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69)
  • 引证文献(18)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1(80)
  • 引证文献(27)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12(73)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57)
2013(113)
  • 引证文献(24)
  • 二级引证文献(89)
2014(127)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112)
2015(135)
  • 引证文献(17)
  • 二级引证文献(118)
2016(139)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28)
2017(149)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136)
2018(175)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63)
2019(12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8)
2020(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活动构造
走滑-逆冲作用
龙门山地震带
青藏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4-9665
11-3249/P
大16开
北京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2-29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5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5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