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桥脑梗死时体感诱发电位变化.方法 将42例急性桥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接受依达拉奉(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二次)和常规治疗(静脉滴注丹参、甘露醇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亚脑卒中评定量表(MESSS)评估神经功能,并检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MESSS评分降低,SLSEP中枢感觉传导时间(N13-20IPL)明显缩短,P40波幅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对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安全性高.
推荐文章
体感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瞬目反射在脑干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瞬目反射
脑干梗死
预后
体感诱发电位提取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体感诱发电位
单次提取
自参考
自相关
自适应干扰对消
叠加平均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TNF-α表达影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依达拉奉对桥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来源期刊 心脑血管病防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梗死 体感诱发电位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诊治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2-3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R972
字数 19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816X.2006.06.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伟娟 7 31 3.0 5.0
2 蓝丽康 15 73 5.0 8.0
3 斛志萍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依达拉奉
脑梗死
体感诱发电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脑血管病防治
双月刊
1009-816X
33-1252/R
大16开
杭州市灵隐路12号浙江医院5号楼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7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5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