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记载了中国虎耳草属Saxifraga二新种, 即班玛虎耳草S. banmaensis J. T. Pan和丁青虎耳草S. dingqingensis J. T. Pan.其中, 班玛虎耳草仅见于青海班玛, 与小伞虎耳草S. umbellulata Hook. f. & Thoms.近缘, 但其萼片先端具软骨质短尖头, 花瓣线形, 非提琴状长圆形至提琴形, 基部无爪, 可资区别.丁青虎耳草见于西藏丁青, 与近加拉虎耳草S. llonakhensis W. W. Smith相似, 但其萼片3脉, 于先端汇合成1疣点, 花瓣具8痂体和4-5脉, 基部截形或近耳形, 可以区别.此两种均系中国特有种, 隶属于莲座状亚组subsect. Rosulares Gornall.
推荐文章
浙江虎耳草属一新变型——瓣萼虎耳草
植物学
虎耳草属
瓣萼虎耳草
新变型
浙江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虎耳草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虎耳草素的含量
虎耳草
高效液相色谱法
没食子酸
原儿茶酸
虎耳草素
虎耳草及其组培快繁技术
虎耳草
组织培养
诱导
分化
增殖
生根
移栽
虎耳草在园林中的应用
虎耳草
园林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虎耳草属(虎耳草科)二新种——班玛虎耳草和丁青虎耳草
来源期刊 植物分类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虎耳草属 班玛虎耳草 丁青虎耳草 虎耳草科 新种 青海 西藏 中国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3-446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4
字数 98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梅丽娟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进化与适应开放实验室 65 515 12.0 19.0
2 陈世龙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进化与适应开放实验室 20 103 7.0 10.0
3 张得钧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进化与适应开放实验室 3 13 1.0 3.0
7 潘锦堂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进化与适应开放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虎耳草属
班玛虎耳草
丁青虎耳草
虎耳草科
新种
青海
西藏
中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分类学报
双月刊
1674-4918
11-5779/Q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中科院植物所内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53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592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