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的旅游景观进行系统比较,揭示两者在发育条件及分布特点、自然及人文旅游景观方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发育条件上,两者的岩性、构造环境和主要外营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两者的发育又都依赖于一定的水热条件和密集的节理裂隙.在空间分布上,两者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均在我国南方亚热带、热带湿润区;其中,东南地区尤以丹霞景观见长,西南地区更以岩溶景观取胜.自然景观方面,丹霞景观与岩溶景观在类型、外形、组合上有较多相似之处;两相比较,岩溶风景胜在山奇洞奥,而丹霞风景则胜在赤壁丹崖.人文景观方面,丹霞地貌区与岩溶地貌区均遗存众多悬棺崖墓和摩岩题刻;此外,前者还以道教名山和佛教石窟众多而见长,后者则在古人类遗址和民族风情方面占据优势.
推荐文章
丹霞地貌造型景观成因初探
龟峰丹霞地貌区
石城丹霞地貌区
造型景观
景观成因
成景要素
资源县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
八角寨
丹霞地貌
景观
旅游开发
青海东部丹霞地貌的地质地貌特征分析
红色碎屑岩
丹霞地貌
地质地貌特征
旅游资源
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
丹霞地貌
山顶生态效应
生态型
物种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旅游景观之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热带地理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岩溶地貌 人文旅游景观 自然旅游景观 比较研究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与方法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7
页数 6页 分类号 P931
字数 70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221.2006.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浩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4 786 14.0 24.0
2 钟国平 6 46 3.0 6.0
3 陈敬堂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4 33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73)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丹霞地貌
岩溶地貌
人文旅游景观
自然旅游景观
比较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地理
双月刊
1001-5221
44-1209/N
大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9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