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重庆人文精神”命题很大,对我这个从事指头劳动的人是隔了行。我认为人文精神一直都在建设。只是还没建设理想,我也有些实感,对于一些现象感到不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为了保障安全和防范盗贼。通常不惜花高价钱给自己的家装上一扇“防盗门”,看着这些打断与外界联系沟通的“防盗门”安装在我们城市的每个角落里.我不禁感叹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盗窃案、谋杀案、离婚案等等,凸现出我们精神资源的贫乏,人与人之间友爱和诚信的稀缺。因此,一个城市人文精神的塑造是经济增长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咱老百姓心灵满足的需要。
推荐文章
数字电视离老百姓有多远
有线电视
数字化
机顶盒
老百姓的投资渠道还有哪些?
投资渠道
老百姓
资产保值增值
私人财富
2010年
2009年
管理顾问
招商银行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20世纪80年代
文化大革命
中国社会
人道主义
90年代
理论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塑造一个城市人文精神是老百姓心灵满足的需要
来源期刊 思考与运用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人文精神 老百姓 城市 心灵 精神资源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 防盗门 中国人 盗窃案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
页数 1页 分类号 F276.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文精神
老百姓
城市
心灵
精神资源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
防盗门
中国人
盗窃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思考与运用
双月刊
重庆市中山四路36号
出版文献量(篇)
1869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