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Ecs)中微管的聚集重构的影响,为阐明应力诱导血管重建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些实验证据.方法 应用Ecs与VSMCs联合培养的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Ecs面施加15dyne/cm2的层流切应力,以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Ecs为对照组,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切应力作用下与VSMCs联合培养的Ecs的微管聚集的变化.结果 静态联合培养组,Ecs微管骨架的排列是稀疏、发散和无规律的.切应力诱导了Ecs的微管的重构,,微管骨架变得有序,朝切应力的方向规律的排列.切应力能够促进Ecs的微管聚集,与对照组相比,切应力作用下的Ecs内多聚微管的数量增加,切应力作用3 h,Ecs内多聚微管的数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结论 切应力诱导和促进了EC的微管骨架发生重构(聚集).结果提示:微管可能是机械应力刺激作用的靶标,应力可能通过它改变Ecs的形态,影响细胞的黏附与迁移等功能.
推荐文章
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联合培养内皮祖细胞黏附、增殖与形态的影响
联合培养
内皮祖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粘附
增殖
分化
青藤碱对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青藤碱
内皮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氚-胸腺嘧啶核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微管骨架重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医用生物力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切应力 联合培养 微管聚集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专栏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4-25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18.01
字数 397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宗来 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实验室 68 400 11.0 17.0
2 曹烨 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实验室 11 98 7.0 9.0
3 白玲 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实验室 8 30 4.0 5.0
4 王燕华 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实验室 4 26 3.0 4.0
5 王汉琴 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实验室 3 26 3.0 3.0
6 黄朗献 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实验室 1 1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皮细胞
切应力
联合培养
微管聚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用生物力学
双月刊
1004-7220
31-1624/R
大16开
上海制造局路639号
4-633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