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LG大厦单塔主体结构1/20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其在8度多遇、8度基本、8度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等,研究了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相似理论,推导、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结构第1、2、3阶振型频率依次为:4.319Hz(x向平动)、4.883Hz(y向平动)和6.761Hz(整体扭转),对应阻尼比分别为0.043、0.046和0.026;原型结构对应前3阶振型周期为1.794s、1.587s和1.146s,其扭转、平动周期比为0.64,且在8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1005和1/101,显示原型结构布置基本合理,整体抗震性能较好,能够抵抗所在地区设防烈度下各水准地震作用.论文最后对原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推荐文章
特高压格构式输电塔线体系振动台试验设计
特高压
地震反应
塔线耦联体系
振动台试验
相似关系
模型设计方法
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室结构设计浅析
结构设计
包络设计
框排架结构
预制再生混凝土框架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预制再生混凝土
框架结构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节点刚度
筒仓耗能减震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
筒仓
振动台
模型
耗能减震装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京LG大厦单塔结构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建筑结构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混合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阻尼比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4,39
页数 6页 分类号 TU973.14|TU317.1
字数 44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6869.2006.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西林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482 16014 69.0 103.0
2 卢文胜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115 1639 22.0 37.0
3 赵斌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36 1103 16.0 33.0
4 陈彬磊 32 165 6.0 12.0
5 侯光瑜 12 167 8.0 12.0
6 李检保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15 268 9.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13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1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6(2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合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阻尼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结构学报
月刊
1000-6869
11-1931/TU
大16开
北京三里河路9号
2-19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9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96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