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玉米、羽扇豆和鹰嘴豆在不同分隔/间作方式下对Pb、Cd吸收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玉米、羽扇豆和鹰嘴豆生物量变化有不同的影响.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均显著影响玉米地下部对Pb的吸收,但是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地上部Pb含量影响不大.塑料分隔以及玉米-鹰嘴豆间作可显著减少玉米地下部对Pb的吸收.在玉米单作中,塑料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的玉米地下部Pb含量分别比不分隔处理时降低41.1%和33.3%.在不分隔处理时,玉米-鹰嘴豆间作的玉米地下部Pb含量仅分别为玉米单作和玉米-羽扇豆间作时的53.9%和63.8%.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地下部Cd含量影响较大,但是不管是间作还是分隔方式均对玉米地上部Cd含量影响不大.同时,还讨论了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羽扇豆和鹰嘴豆Pb、Cd含量的影响.作物根际土壤溶液Pb含量随着作物的生长而不断降低,但Cd含量却不断提高.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作物根际土壤溶液Pb、Cd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推荐文章
不同作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玉米
间作
重金属
植物修复
镉富集植物油菜与玉米间作对玉米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镉富集植物
油菜
玉米
间作
阻控效应
根系互作对玉米大豆间作作物磷吸收的影响
玉米大豆间作
根系互作
磷吸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和羽扇豆、鹰嘴豆间作对作物吸收积累Pb、Cd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玉米 羽扇豆 鹰嘴豆 间作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8-1485
页数 8页 分类号 Q143|S181|X17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6.05.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30 6891 47.0 80.0
2 黄益宗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78 2550 29.0 48.0
3 胡莹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9 990 19.0 30.0
4 刘云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5 901 17.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3)
共引文献  (389)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248)
二级引证文献  (458)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2)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2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1(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2(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3(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4(3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5(4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6(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7)
2017(6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18(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1)
2019(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4)
2020(2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羽扇豆
鹰嘴豆
间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