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自制的由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乳化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反应型乳化剂WH-100以及非离子表面润湿剂所组成的混合乳化剂体系,通过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59.8 nm、粒径分布窄、总固物质量分数达40%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并对微胶乳及胶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间歇预乳化法制备的乳液相比,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较差,其胶膜的吸水率较小,凝胶含量相当;随着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 151)用量的增加,对转化率的影响不明显,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胶膜的吸水率下降,乳胶粒子的粒径变大,A 151的质量分数宜为4%;随着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用量的增加,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先提高后降低,而胶膜的吸水率先降低后增大,HEMA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3%.
推荐文章
有机硅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水性聚氨酯
有机硅-丙烯酸酯-聚氨酯共聚物
影响因素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
丙烯酸酯
改性
乳液聚合
水溶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硅丙树脂
绝缘漆
制备
合成
性能
细乳液聚合制备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及其性能
细乳液聚合
有机硅氧烷
水性涂料
聚丙烯酸酯
接触角
吸水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固含量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的合成及性能
来源期刊 合成橡胶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反应型乳化剂 有机硅改性 丙烯酸酯共聚物 微胶乳 合成 性能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41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33
字数 42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255.2006.06.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庆轩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1 88 6.0 9.0
2 高颖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9 99 6.0 9.0
3 周朝晖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 18 3.0 4.0
4 杨普江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9 90 6.0 9.0
5 王宗贤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0 207 8.0 12.0
6 杨国华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9 123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反应型乳化剂
有机硅改性
丙烯酸酯共聚物
微胶乳
合成
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合成橡胶工业
双月刊
1000-1255
62-1036/TQ
大16开
兰州市西固区合水北路1号
54-16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3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3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