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刑事证据的基本功能在于解决刑事诉讼中的事实问题,亦即为刑法评价提供"中性无色"的评价客体.而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之法律问题的评价标准只能是法律,犯罪的事实存在与否之事实问题的判断根据则只能是相关的事实,故事实性和关联性是刑事证据的基本性质.鉴于一物是什么,与一物是否真实存在,并非同一种类的问题,本文认为,诉讼主体提供的一件物品或一个陈述具备哪些法律要件或属性时才是证据,属于证据概念理论研究的范围;一个证据具备哪些法律要件时方可作为定案的根据,则属于证据的可采性理论研究的范围.相应地,证据的审查判断,也应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证据资格符合性判断;二是证据的可采性判断.
推荐文章
刑事证据转化为行政证据研究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转化
电子数据证据的可采性与证明力
电子证据
取证
鉴定
可采性与证明力
刑事证据中数码照片保全初论
数码照片
证据保全
证据质疑
论刑事申诉程序与人权保障——关于刑事申诉改革的思考
一事不再理
既判力
司法公正
人权保障
刑事申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刑事证据的性质、功能及其可采性
来源期刊 中国刑事法杂志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刑事证据 性质 功能 可采性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2
页数 10页 分类号 D915
字数 164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017.2006.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培兴 10 1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刑事证据
性质
功能
可采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刑事法杂志
双月刊
1007-9017
11-3891/D
大16开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82-815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6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