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京津冀德地区是我国重要城市集中区和农业生产基地,由于深层地下水的过量开发利用,产生了严重地面沉降问题.部分学者认为,深层地下水累计开采量基本上相当于地面沉降累计量,认为京津冀德平原区深层水属于储存资源,基本得不到补给和更新.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的京津冀德平原区大约八万平方千米范围,进行了累计地面沉降体积分布、深层水水位变差分布的空间分析,结合对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深层水开采利用与地面沉降宏观关系的定量特征,结论是多年平均深层水开采量为25×108~27×108m3,多年平均地面沉降体积量为11.2×108m3,年均地面沉降体积大约相当于41%~44%的年均深层水开采量体积,还有56%~59%的深层水开采未导致直接的地面沉降响应,说明在高强度开采激励条件下深层水的动力场可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对深层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关系、深层水的组成与循环更新机制应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深层地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研究
孔隙型地热水
正常固结地层
地面沉降
京津冀区域地面沉降灾害防治思考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地面沉降
联防联控
基于SBAS和IPTA技术的京津冀地区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
京津冀地区
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
时空演化特征
京津冀地区生态空间识别研究
生态重要性
生态敏感性
生态修复
生态空间
京津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京津冀德平原区深层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关系空间分析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京津冀德平原 深层地下水 地面沉降 空间统计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问题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4-809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4
字数 45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1-5736.2006.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建省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59 546 13.0 21.0
2 郭娇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27 195 8.0 13.0
3 孙彦敏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4 46 2.0 4.0
4 孙毅 2 33 2.0 2.0
5 陈银生 9 51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95)
二级引证文献  (109)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2(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京津冀德平原
深层地下水
地面沉降
空间统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