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老河口油田桩106地区馆陶组是曲流河道砂体成藏.本文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的研究入手,分析了曲流河道砂体油气藏的形成条件、油气藏类型,并寻找该地区河道砂体成藏的控制因素.认为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曲流河河道砂体,主要有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等3种油藏类型.丰富优质的油源、优越的油气运聚条件以及良好的储盖组合是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盆控断层和输导层共同构成"网毯式"的油气输导体系,对该区馆陶组油气的运聚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储盖组合决定油气富集层位,沉积相变影响储层分布及物性,从而影响含油层系的分布.
推荐文章
束鹿凹陷西部斜坡带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
束鹿凹陷
馆陶组
底砾岩
岩性油藏
彩25井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形成条件
准噶尔盆地
五彩湾凹陷
石炭纪
火成岩
储集层
油气藏形成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形成演化控制因素及勘探方向
南方
古生界
油气藏
成因
控制因素
勘探方向
广安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油气成藏条件
广安地区
侏罗纪
油气藏形成
条件
沉积
成岩作用
断层
裂缝(地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桩106井区馆陶组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
来源期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老河口油田 馆陶组 曲流河道砂体 油藏形成条件 油藏控制因素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6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40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64X.2006.03.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老河口油田
馆陶组
曲流河道砂体
油藏形成条件
油藏控制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064X
61-1435/TE
大16开
西安市南郊电子二路18号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967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