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机制的基本认识有①局灶起源机制;②多子波折返机制;③主导折返环机制.以这些机制为指导的消融治疗房颤,存在消融时间长、并发症多,且成功率不高的缺点.因此,人们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标测方法.由于各个研究中心所采取的标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出现以复杂碎裂心房电图区、房颤巢、主频点以及心脏神经丛为消融靶点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又对房颤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所有方法标测的部位上看,似乎这些方法均有联系,均与心脏神经丛关联.如果能透过这些现象认识到房颤的本质,那么就有可能找到消融治疗房颤的简单方法.
推荐文章
心房颤动犬复杂碎裂心房电图的神经机制研究
心房颤动
复杂碎裂心房电图
自主神经通路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
药物治疗
电复律
射频消融
左耳封堵术
外科治疗
30例心房颤动的BNP分析
心房颤动
BNP
心功能不全
脑钠肽与心房颤动
脑钠肽
心房颤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复杂碎裂心房电图区、心房颤动巢、主频点与心脏神经丛:现象与本质?
来源期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综述 机制 标测方法 心房电图 神经丛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9-19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
字数 86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2659.2006.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侯应龙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 31 201 8.0 14.0
2 张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72 550 14.0 21.0
3 周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79 357 11.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综述
机制
标测方法
心房电图
神经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双月刊
1007-2659
42-1421/R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9号
38-145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0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04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