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海面以上光谱测量方法(Above water method),利用美国FieldSpe(R) Dual VNIR光谱仪测量了丹麦细柱藻、中肋骨条藻、海洋褐胞藻等三种浮游植物赤潮以及红色中缢虫这一原生动物赤潮的离水辐射光谱数据.强调赤潮与正常海水的光谱差异在于687~728 nm波段的特征反射峰,指出了浮游植物赤潮与原生动物赤潮间的显著光谱差异,并认为可据此进行某些赤潮种类的遥感识别.给出了浮游植物赤潮光谱反射峰、吸收峰成因;红色中缢虫这一原生动物引起的水色异常,与其体内的共生藻类及浮游植物色素碎屑有关;其摄食偏好、与藻类的共生特性研究以及藻类常温下的荧光发射特性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于红色中缢虫赤潮光谱成因的认识.
推荐文章
火星风条痕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火星风沙地貌
风条痕
沉积物特征
形成机制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赤潮检测方法
赤潮识别
吸收峰
反射峰
高光谱数据
北海湾赤潮形成原因及机理
北海湾
赤潮形成
原因及机理
探讨
火星大沙波纹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火星风沙地貌
大沙波纹
形态学特征
形成假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赤潮光谱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来源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赤潮 藻类 红色中缢虫 光谱 特征 荧光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4-886
页数 3页 分类号 O433.4
字数 28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593.2006.05.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杰 181 1464 18.0 29.0
5 马毅 111 1152 18.0 27.0
7 崔廷伟 36 315 10.0 16.0
13 孙凌 2 5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10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2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赤潮
藻类
红色中缢虫
光谱
特征
荧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月刊
1000-0593
11-2200/O4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钢铁研究总院
82-6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56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12772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