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我国林业部分的规划,在持续、有序绿化的前提下,从2005~2044年,中国森林从大气中净吸收的C可达到51.74×108~125.30×108 t,约占同期我国CO2排放总量的27.1%~65.6%.年吸收量呈逐年递增态势,2025~2044年间的年平均吸收量可达1.91×108 t.在实现国土绿化的过程中,我国森林资源将强烈抑制大气CO2的升高,具有极其可观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我国森林资源CO2同化能力和碳蓄积量的双双提高,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预留更广阔的CO2排放空间,对我国参与国际间环境以碳排放的谈判具有实质性意义.
推荐文章
森林生态系统碳蓄积量与年净碳汇估算研究
碳蓄积量
碳循环
年净固碳
江西省森林碳蓄积过程及碳源/汇的时空格局
江西省
森林碳蓄积
碳源/汇
木质林产品碳
全球气候模式对未来中国风速变化预估
中国
近地层风速变化
全球气候模式
预估
未来中国近海海冰变化特征的预估研究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
渤海和黄海北部
未来海冰预估
2m气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未来中国森林碳蓄积预估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福建林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森林 碳蓄积量 碳循环 碳汇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工作研究与问题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120,1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S718.5
字数 30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7351.2006.01.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庆国 77 1028 15.0 27.0
2 杨书运 76 750 14.0 24.0
3 蒋跃林 52 723 15.0 25.0
4 杨春雷 4 40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63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16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1(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2(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3(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4(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森林
碳蓄积量
碳循环
碳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林业科技
季刊
1002-7351
35-1136/S
大16开
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34-34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5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