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析了硅片纳米磨削过程中磨粒切削深度的特点,采用基于扫描白光干涉原理的三维表面轮廓仪对磨削后硅片表面的磨削沟槽的深度和宽度进行了测量,进而对磨削沟槽的深度和未变形切屑的横截面的宽高比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采用硅片自旋转磨削方法对硅片进行纳米磨削时,参与切削的磨粒数量极少,起主要切削作用的磨粒只占有效磨粒数量的一小部分,此部分磨粒的切削深度大于砂轮的切削深度,甚至可达后者的2倍;未变形切屑的截面为三角形,其宽高比在21~153之间,平均值为69.
推荐文章
单颗CBN磨粒高速磨削过程的仿真研究
单颗CBN磨粒
流固耦合
磨削仿真
超高速磨削
基于SPH法的钢轨打磨单颗磨粒磨削仿真
钢轨打磨
SPH法
磨粒几何形状
负前角
切削深度
基于SPH法的CBN磨粒切削过程数值模拟
CBN磨粒
磨损
仿真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超硬磨粒姿态对于微切削过程影响的研究
微切削
空间姿态
响应曲面法
超硬磨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硅片纳米磨削过程中磨粒切削深度的测量
来源期刊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硅片 纳米磨削 磨粒切削深度 未变形切屑厚度 未变形切屑宽高比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G58
字数 39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52X.2006.05.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福令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4 1155 19.0 30.0
2 康仁科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65 2562 24.0 44.0
3 郭东明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73 4547 35.0 54.0
4 金洙吉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5 1334 18.0 32.0
5 霍凤伟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 154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4)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硅片
纳米磨削
磨粒切削深度
未变形切屑厚度
未变形切屑宽高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双月刊
1006-852X
41-1243/TG
16开
郑州市高新区梧桐街121号
36-34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537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