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代谢组学的含义,中心任务,研究方法,样品要求,应用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综述.系统生物学概念的诞生标志着研究哲学由"还原论"向"整体论"的变化.系统生物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针对生物系统整体(无论它是生物细胞,多细胞组织,器官还是生物整体),建立定量,普适,整体和可预测(QUIP)的认知.具体而言,系统生物学研究就是要将给定生物系统的基因,转录,蛋白质和代谢水平所发生的事件,相关性及其对所涉及生物过程的意义进行整体性认识.从而出现了许多的"组"和"组学"的新概念.但是现已提出的一百多个"组"和"组学",可以大体归纳为"基因组"/"基因组学","转录组"/"转录组学","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代谢组学"四个方面.显而易见,DNA,mRNA以及蛋白质的存在为生物过程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这个过程有可能不发生!),而代谢物质所反映的是已经发生了的生物学事件.因此代谢组学是对一个生物系统进行全面认识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全局系统生物学(global systems biology)的重要基础,也是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英文表述中,代谢组学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词汇和概念,即metabonomics和metabolomics.尽管前者多用在动物系统而后者多用于植物和微生物系统,但这些概念的本质从他们的定义中能够得到较细致的了解.Metabonomics的最初定义是就生物系统对生理和病理刺激以及基因改变的代谢应答的定量测定("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the multi-parametric metabolic response ofliving syste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stimuli or genetic modifications").我们认为这个定义现在可以更广泛地表述为:代谢组学是关于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Metabonomicsisthe branch of science concerned withthe quantitative understandings of the metabolite complement ofintegrated living systems and its dynamic responses to the changes 0f both endogenous factors (such as physiology and development)and exogenous factors(such as environmentalfactors and xenobiotics).").其中心任务包括(1)对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检测,量化和编录,(2)确定此变化规律和生物过程的有机联系.Metabolomics存在多个定义,但其精髓是:对一个生物系统的细胞在给定时间和给定条件下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定量分析(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all low molecular weight metabolites in an organism's cells at a specified time under specif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因此,metabolomics可以译作"代谢物组学".不难看出,前者是对生物系统进行的整体和动态的认识(不仅关心代谢物质的整体也关注其动态变化规律),而后者强调分析而且是个静态的认识概念.因此可以认为,metabolomics是metabonomics的一个组成部分(参看定义).近年又有人提出了"dynamic metabolomics"的概念,这个概念所表达的含义十分接近"metabonomics"本身的含义.所以,可以预见,随着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和更深入讨论,这两个概念必将趋向一致.因此我们建议,在中文表述中将"代谢组学"一词和英文中的metabonomics相对应,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和争议.就细胞系统而言,不仅存在细胞自身的代谢物质组成问题,存在细胞之间代谢物质交换的问题,也存在代谢过程所发生的位点问题.因此,简单地分析代谢物质的总组成(即代谢组)缺乏"整体论"所要求的全面性,其意义有一定局限.代谢组学属于全局系统生物学(Global systemsbiology)研究方法,便于对复杂体系的整体进行认识.譬如,一个正常工作的人体包括"人体"本身和与之共同进化而来且共生的消化道微生物群体(或称菌群),孤立地研究"人体"本身的基因,转录子以及蛋白质当然可以为人们认识人体生物学提供重要信息,但无法提供使人体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菌群的信息.人体血液和尿液的代谢组却携带着包括菌群在内的每一个细胞的信息,因此代谢组学方法对研究如人体这样复杂的进化杂合体十分有效.正因如此,代谢组学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包括药物研发,分子生理学,分子病理学,基因功能组学,营养学,环境科学等重要领域.在代谢组学诞生的过去6年里,有关代谢组学的研究论文和专利以指数的形式逐年增长.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将应用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推荐文章
后基因组时代的医药新兴学科
后基因组时代
化学生物学
预防药学
疾病基因组学
药理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药理蛋白质组学
环境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重要寄生原虫研究中的应用
寄生原虫
代谢组学
研究方法
研究进展
自然风水学是中国风水科学化的新兴学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然风水学
民族复兴
基本经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代谢组学: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
来源期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代谢物 系统生物学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专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1-417
页数 17页 分类号 Q5
字数 61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82.2006.05.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惠儒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5 408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1)
同被引文献  (381)
二级引证文献  (599)
198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1)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7)
  • 参考文献(1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4)
  • 参考文献(1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4)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4)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9(48)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0(48)
  • 引证文献(2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1(56)
  • 引证文献(20)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2(61)
  • 引证文献(21)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3(79)
  • 引证文献(31)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4(72)
  • 引证文献(24)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5(76)
  • 引证文献(28)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6(93)
  • 引证文献(27)
  • 二级引证文献(66)
2017(107)
  • 引证文献(36)
  • 二级引证文献(71)
2018(88)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19(104)
  • 引证文献(28)
  • 二级引证文献(76)
2020(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代谢物
系统生物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月刊
1000-3282
11-2161/Q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大屯路15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内
2-816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26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391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