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旋流吸收器中分散液相不同的运动形态建立了伴有化学反应的气液吸收传质模型,且该模型的表达形式与Danckwerts的表面更新理论一致.从模型上看,液侧传质系数kL正比于扩散系数DA和表面更新率S的平方根,这一正比关系还得到了实验结果的部分验证.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其他吸收器相比,作为一种结构简单的静态设备,旋流吸收器同样可以提供一个强化传热、传质的流体力学环境.
推荐文章
撞击流吸收器吸收性能实验研究
撞击流
吸收器
吸收率
传质系数
性能评价
室内实验
基于微吸收器的CO2吸收过程研究进展
微吸收器
CO2吸收
泰勒流水力学性质
传质模型
传质系数
LiBr喷雾吸收器的传热传质分离研究
传热传质
溴化锂
喷雾吸收器
吸收器降膜和滴状吸收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传热传质
吸收器
降膜
滴状吸收
润湿比
涡量流函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旋流吸收器气液吸收传质过程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旋流吸收器 气液吸收 传质强化 化学反应
年,卷(期) 2006,(8) 所属期刊栏目 蒸馏、吸收、萃取及其他传质过程及设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0
字数 23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954.2006.08.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惠新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43 656 14.0 24.0
2 李正兴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8 54 6.0 7.0
3 曹仲文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3 114 6.0 10.0
4 李坤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3 26 4.0 4.0
5 顾坚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4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7)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旋流吸收器
气液吸收
传质强化
化学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程
月刊
1005-9954
61-1136/TQ
大16开
西安市高新区唐延南路7号华陆大厦《化学工程》编辑部
52-5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70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