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东部中生代造山带不同于陆缘俯冲作用和陆间大陆碰撞造山带,也不是陆缘和陆间碰撞造山带发展演化的某一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由深部软流层上涌造山作用形成的一个新类型的造山带,又称东亚型造山作用.它的造山作用过程是:(1)早中生代(230~180 Ma)的前和初始造山幕,深部软流层物质上涌和底侵作用导致冷、强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线状破裂与局部拆沉;(2)中、晚侏罗世(180~140 Ma)主造山幕,软流层大规模上涌并沿着岩石圈底部壳-幔边界横向侵入和伸展,使垂向差异运动转变为水平挤压作用,结果地壳表层发生大规模的褶皱构造变形和推覆构造,使陆壳加厚形成山根,岩石圈根发生部分拆沉;(3)白垩纪(140~65 Ma)的晚期造山幕,加厚的陆壳山根与岩石圈根的大规模拆沉,岩石圈进入全新的从挤压向伸展转变和巨大减薄阶段,软流层大规模上涌成山.
推荐文章
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
中生代
成矿大爆发
中国东部
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动力学机制的新认识
中侏罗世以来
动力挤压
软流圈物质上涌
远程力效应
中国东部中生代钾质火成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钾质火成岩
成岩过程
火成岩组合K60值
地球化学判别图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东部中生代软流层上涌造山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造山作用 岩石圈 软流层上涌 中国东部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0-750
页数 21页 分类号 P5
字数 186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06.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伍光英 8 328 8.0 8.0
2 童劲松 28 373 10.0 19.0
3 邢作云 17 487 8.0 17.0
4 张昱 13 298 5.0 13.0
5 肖庆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6 902 14.0 26.0
6 邱瑞照 25 827 15.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8)
共引文献  (1286)
参考文献  (3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662)
二级引证文献  (1572)
192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8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2(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3(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4(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6(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7(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4)
19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2)
1999(76)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69)
2000(41)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1(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4(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9(3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0(4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12(11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04)
2013(15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46)
2014(20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01)
2015(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3)
2016(2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3)
2017(17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9)
2018(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6)
2019(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5)
2020(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造山作用
岩石圈
软流层上涌
中国东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
双月刊
1000-3657
11-1167/P
大16开
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11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90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