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最坏情况下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它通过对角加载提高波束对方向矢量误差的鲁棒性.给出了其最优对角加载因子的近似解析达式,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最优加载因子.在此基础上,对该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推导出了关于目标功率估计和信号干扰噪声比的近似表达式.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本文的分析.
推荐文章
基于Bayesian准则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阵列信号处理
波束形成
贝叶斯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
基于单通道接收机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信号处理
波束形成
单通道接收机
采用幅度响应约束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波束形成
鲁棒性
多径相干信号
幅度响应约束
相干信号零陷加深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自适应波束形成
相干干扰
干扰抑制
零陷加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最坏情况下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性能分析
来源期刊 电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方向矢量误差 最坏情况 最优加载因子 性能分析 目标功率估计 信号干扰噪声比
年,卷(期) 2006,(1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61-216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N911
字数 44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2-2112.2006.1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启琮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98 1522 19.0 35.0
2 邵怀宗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51 581 12.0 22.0
3 林静然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16 267 8.0 16.0
4 居太亮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12 314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93)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2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方向矢量误差
最坏情况
最优加载因子
性能分析
目标功率估计
信号干扰噪声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学报
月刊
0372-2112
11-2087/TN
大16开
北京165信箱
2-891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18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06555
论文1v1指导